Thursday, March 19, 2009

工作比較的新標準 - Risk vs Reward

Miula 第一次聽到 Risk vs Reward 這個詞,其實是在多年以前玩一款叫做 Everquest 的線上遊戲時聽到的。該遊戲的設計者的遊戲設計理念,就是冒比較大的險的人,會拿到比較好的報酬。而這個概念,在現實世界中,則是在金融商品上最為明顯。有的金融商品是低風險低報酬,有的則是高風險高報酬,但你絕對看不到低風險高報酬的產品的,而也有一籮筐的高風險低報酬的產品想要坑殺散戶。

某個角度來看,每一份工作,就像是一個金融商品(如股票、基金),買方(求職者)投入一定的資源(時間精力),換來一份金錢上的報酬(薪水股票等)。該份工作帶來的收入,就是該金融商品帶來的固定收益及資本利得。所以,用金融商品的評估方式,來評估比較不同工作的好壞,其實是很適合的。

而一般用來評估金融商品,最主要的兩個評分面向,一個就是該金融商品能夠創造多少未來收入,稱之為 Reward 報酬面向。而另外一個面向,就是所謂的風險面向,稱之為 Risk。一個金融商品,假設它能夠創造比較高的 Reward,那它的價格就會比較高,這部份的例子,可以參考台積電跟聯電的股價差距。而相對地,如果一個金融商品,風險變高的話,它的價格也會隨之滑落,舉例來說,泰國股市在去年軍政府政變後,低迷了好一陣子,就是因為市場風險過高導致的折價。

所以,簡單來說,如果能夠準確分析出一個金融商品的 Risk 跟 Reward,大概就可以分析出該商品的合理價格。而同樣的,這樣的分析方式,也可以應用在工作的比較上。如果我們找出每份工作的風險與報酬, Risk 跟 Reward,是不是就能夠完整的分析出每份工作的好壞?

工作有哪些報酬 ? Reward?

公式: 一份工作所能帶來的 Reward = 這份工作現在能為你帶來的收入 + 這份工作未來可能幫你創造的收入

首先,我們來看看工作所能帶來的 Reward 部份。工作能夠帶來的報酬,最直接明顯的,就是金錢上的報酬。金錢上的報酬,包括了薪水、股票、Bonus 這些可以明顯量化的報酬。當然,工作所能帶來的報酬不僅如此,不同工作之間,還會給工作者帶來不同的人脈,不同的學習與成長,不同的專業技能,不同的履歷紀錄。而這些其他的報酬,又該怎麼被比較呢?

這時候就可以引進金融商品的另一個概念了,那就是 Future Cash Flow 的概念。Future Cash Flow 指的是一個金融商品在未來有可能幫你帶進來的收入,假設台積電每年都可以穩賺 EPS 3 元,則未來十年就可以總共幫你賺進 EPS 30 元。而這些未來的可能收入都會反映在台積電”目前”的股價上。而如果我們把工作可以帶來的人脈、學習、技能、履歷,都當成這份工作可以幫助你未來的下一份工作得到更高收入的加分,套用 Future Cash Flow 的概念就理所當然了。簡單來說,有些工作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會讓你在下一份工作拿到更高的薪水,這些附加價值雖然不會展現在目前這份工作的薪資報酬中,但卻可以算是這份工作帶來的未來報酬。

使用以上的概念,我們可以把所有工作分在四個大類內 - 現在報酬低+未來報酬低 / 現在報酬低+未來報酬高 / 現在報酬高+未來報酬低 / 現在報酬高+未來報酬高。舉例來說,在 7-11 當店員,薪水不高,所以現在報酬低,而且也只能學到一些很基本的技能,認識不了什麼人脈,所以未來報酬也低,就是屬於第一類的工作。而在半導體廠當製程工程師,可能現在還有些分紅配股,現在報酬還算高,但是工作很難在未來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所以會是屬於現在報酬高但是未來報酬低的工作。而到奧美之類的廣告公司工作,一開始的薪水也是低的嚇人,算是現在報酬低,但是因為會認識客戶建立人脈,也會學到不少的專業知識與商場應對進退,對於未來跳槽到更好的工作其實有一定的幫助,所以未來報酬就會變高,這就是屬於現在報酬低,未來報酬高的工作。

那有沒有現在報酬高未來報酬也高的黃金工作呢? 有,天之驕子的投資銀行,頂尖的 IC 研發工程師,都可以算是現在報酬高未來報酬也高的工作。

當然,這種工作也不是人人都找得到做得起的就是了。

然而,只用 Reward 一個標準來評估一份工作,是不夠的。因為不同的工作,所面臨的風險也不同。假設有兩份工作,報酬一模一樣,但第一份工作每年丟掉工作的機率是 1%,第二份工作每年丟掉工作的機率是 10%,請問這兩份工作的價值一樣嗎?

妳會說,當然不一樣。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引進工作評估的第二個元素 - Risk,也就是風險

Risk 有哪些?

一份工作可能的風險,其實是很多的,舉例來說,有的工作,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如高空的鷹架工人或者是圍事的黑道。有的工作,則會有隨時都丟掉工作的危險,如砍人不留情的外商,早上才跟你說哈囉,晚上就叫你去收包裹。還有的工作,會讓你有破產的可能,如職業股市操盤手,很可能前天賺一千萬,今天卻大虧十億慘遭破產。有些工作,則可能會讓你鋃鐺入獄,如跑去當阿貓阿狗公司董事長的人頭,到時候爆出一個案子,很可能就會被抓去關。

為了能夠仔細分類這些風險,MBR 將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分成以下三類 - 人身風險(該工作會不會導致生命上的危險)、穩定風險(該工作被裁員的可能性)、財務與法務風險(該工作是不是可能造成工作人財務破產或面對法律訴訟)。而對於大多數的工作來說,穩定風險佔該工作的風險比重恐怕是最高的,因為除了少數的工作會有人身風險跟財務法務風險外,大多數的工作在這兩個風險項目都是風險極低的。

相對地,穩定風險卻是幾乎所有工作都可能面對的風險,除了少數工作(如公務員)幾乎不可能失業以外,其他的工作,無論賺多少錢,都是有可能會失去工作的。實際上,位居企業頂端的 CEO,恐怕是穩定風險最高的工作。

所以,在了解了工作的 Reward 跟 Risk 後,我們可以開始用 Risk vs Reward 的方式,來評估工作的好壞了。

Risk vs Reward 指標 = R/R Ratio = Reward / Risk,指標越高的工作,代表是越好的工作

為了能夠量化比較工作的好壞,MBR 必須將工作的 Reward 跟 Risk 數值化,這樣才能夠讓不同的工作的 R/R Ratio 能夠清楚的被比較。

首先來對 Reward 進行數值化的作業,既然一份工作的 Reward = 現在該工作帶來的報酬+該工作未來可能帶來的報酬,我們就把現在報酬跟未來報酬都進行等分化的作業。

Reward 級數 = 現在報酬級數 + 未來報酬級數(1~5)

現在報酬級數 = 該工作年總收入(含所有的薪水+獎金+股票分紅) / 100,000 NTD

未來報酬級數 = 1~5

1 = 該工作對於未來帶來的發展性極低,讓你未來五年年總收入成長不會超過 10%

2 = 該工作只能帶來在其工作領域的有限發展,讓你未來五年年總收入有成長 20% 的可能

3 = 該工作能夠帶來一定的人脈與專業累積,讓你有可能在公司內有晉升的機會,讓你未來五年年總收入有成長 50% 的可能

4 = 該工作能帶來一定的人脈,並且也能讓你累積難以被取代的專業能力與經驗,不但在公司內有升遷的機會,就算離開現有公司,也能讓你未來找工作不用擔心找不到,讓你未來五年收入有成長 100% 的可能

5 = 該工作可以帶來很強的人脈,可以累積難以被取代的專業能力,還可以在履歷上鍍金,讓你未來整天 headhunter 電話接不完,一堆好工作任你挑,讓你未來五年收入有成長 200% 以上的可能

所以舉例來說,假設有一份工作年收入 100 萬,而且該工作能帶來的人脈跟技能,可以讓未來報酬級數可以到 3,那該工作的 Reward 級數就是 100/10 + 3 = 13

至於 Risk 級數要怎麼量化呢?

考慮到風險的三大類,人身風險、穩定風險、財務與法務風險彼此之間的發生機會跟影響程度都不同,MBR 將 Risk 級數的計算公式設計如下 -

工作Risk 級數 = 人身風險 (1~2) + 穩定風險 (1~3) + 財務與法務風險 (1~2)

人身風險: 低人身風險(一般工作) = 1 / 高人身風險(危險工作如飛行員、礦工等) = 2

穩定風險: 低穩定風險(工作幾乎不可能喪失 - 老師/公務員) = 1 / 中穩定風險(公司營運穩定並且很少裁員) = 2 / 高穩定風險(公司隨時可能倒/工作隨時可能被處理掉) = 3

財務法務風險: 低財務與法務風險(一般工作)=1 / 高財務與法務風險(有高機率會賠到自己的錢或被告) = 2

舉例來說,以老師這個工作來看,它的 Risk 級數就是 人身風險 1 + 穩定風險 1 + 財務與法務風險 1 = 3,算是風險極低的工作。而台積電的製程工程師,人身風險跟財務法務風險也都是 1,但穩定風險就會提高到中穩定風險,所以 Risk 級數就會是比老師高的 4。

Reward 跟 Risk 級數的規則都出來了,那就讓我們開始比較不同工作的 R/R Ratio 吧!

接下來,為了讓大家都能清楚 R/R Ratio 怎麼計算,MBR 就以幾個不同類型的工作,作為比較的範例

當然,以上的年薪是假設的,實際上竹科工程師因為其公司與職務的差別,年總收入從幾十萬到幾百萬的都有。FMCG PM 產品經理也是一樣,不同公司也有 10~20% 的差距存在。Miula Business Review 在此假設的數字,都是以一個有三五年年資,以產業平均標準來看的年總收入推估(也就是不考慮收入特別高或特別低的公司的特例)。而從這個例子的四個工作來看,投資銀行的工作得到最高的R/R Ratio,FMCG PM 跟竹科工程師則打成平手,老師則敬陪末座。

但是如果有另外一份竹科工程師的工作,年總收入只有 80萬,而該公司又是在財務危機邊緣,讓其穩定風險提高到 3,則該份工作的 R/R Ratio 就只有 2,反而低於老師的 2.33。

所以,在用 R/R Ratio 做比較的時候,MBR 建議是用確切的工作職務來進行比較,而非一個抽象的廣泛的工作範圍。畢竟,從上例來看,光竹科工程師一個統稱,實在是無法涵蓋竹科內不同產業不同公司不同工作的所有狀況,有的工程師工作可能 R/R Ratio 只有 2,但有的可能會到 4 到 5,這樣的差距,其實是很大的。

所以,如果你正苦惱有兩份工作不知道要選哪一個(可能一份薪水高一份展望好), 又或者收到了挖角的 Offer 不知道該不該跳槽,那其實你可以把兩份工作的 R/R Ratio 計算一下,這樣兩份工作的好壞比較就一目暸然了。

又或者你是個竹科工程師,很想轉行去賣雞排或者是考公務員,也可以計算一下 R/R Ratio,看看到底是會越換越好還是越換越差。

當然,R/R Ratio 基本上也不是全能的指標,有些工作的相關因素是被排除在外的,舉例來說興趣,就是一個R/R Ratio 不考慮的指標,但卻在真實生活中相當重要。很多人選擇了 R/R Ratio 較低的工作,因為跟其興趣相符合,工作起來比較快樂。另外一個沒有考慮到的則是工作時間長短,以及工作耗費精神的差異,畢竟,不同工作所需要付出的投入也未必相同,時間的部份還容易處理,直接拿每週工時來計算出 RR Ratio / Hr 可以當成一個參考指標,耗費精神體力的差距恐怕就難以量化了。所以,為了簡化模型, R/R Ratio 在以上這些因素上,都是不予考慮的。

但是即使 R/R Ratio 仍有其限制,作為一個以總報酬/總風險的指標來看,對於評價工作的高下,R/R Ratio 仍然有其足以參考之處。我們可以說,純粹考量每份工作能夠帶來多少的報酬與其承擔的風險是否值得之下,R/R Ratio 是很有效的指標。它可以讓你明確的比較出兩份不同的工作對你來說,到底哪份比較值得。兩個報酬級數相同的工作,自然是選風險較低的,而兩個風險級數相同的工作,自然是選報酬較高的。

而一個人可以選擇的工作,如果 R/R Ratio 的平均比較低,代表其職場競爭力較弱,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目前手頭可選擇的工作平均的 R/R Ratio 比較高,那就代表其職場競爭力較強,有能力取得比較好的工作。

所以,到底當醫生好還是去投資銀行好? 到底是去賣雞排還是寫程式好?到底是當老師還是考中鋼好? 你會算出 R/R Ratio的話,那你應該就有個底了。

Risk vs Reward…想評估工作的好壞,就試試看這個方法吧!

Source : Miula Business Review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