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1, 2009

犹疑不决

在决定性的刹那,脑海里竟担心结果并非所要,
难免是自我信心的不足。

深呼吸,专注那一瞬间;
只要尽了力,结果如何已不再重要了。

享受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天助自助者。:)

不如這樣

作曲/編曲/監製:陳偉
填詞:林夕

天快亮了 你的心呢 他曾經屬於我的
我該走了 你的手呢 有沒有一點點捨不得
每一件不得不放手的玩具 總算帶來過快樂
每一段不得不完結的關係 只是一種選擇
如果美好記憶 還算難忘
為什麼 還會記得悲傷

不如這樣 我們一直擁抱到天亮
如果關懷是種補償 還有什麼不能原諒
倒不如這樣 我們回到擁抱的現場
証明感情總是善良 殘忍的是人會成長

來的來了 走的走了 我們還要求什麼
你是我的 我是你的 只是一首太溫柔的歌
如果美好記憶 還算難忘
為甚麼還會記得悲傷

Thursday, March 26, 2009

從「博奕理論」的2個趣味遊戲學生活

今天,我找了幾個經濟學上,也可以說日常生活裡的例子,指出我們在作決定的時候,有時候是純理性的,可以完全用數學模型來分析的,有時候是由直覺、意氣來主宰的。人類的天性有自私的一面,但也有關心、愛心、維護公眾共同利益的一面。

我要講的第一個例子,是博奕理論(Game Theory)裡有名的例子,叫做「囚犯的兩難」(Prisoner’s Dilemma)。警察捉到了兩個偷竊嫌犯,嫌犯都可以選擇保持緘默或者坦白招供。假如他們兩個都保持緘默的話,每個人只要坐半年牢;假如他們都坦白招供的話,都要坐2年牢;如果一個保持緘默,另一個坦白招供的話,保持緘默的要坐5年牢,坦白招供的就可以被釋放了。當然,兩個嫌犯沒有串供的機會。請問:他們應該怎樣選擇呢?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如果一個嫌犯決定保持緘默的話,最好的可能是另一個嫌犯也決定保持緘默,但是最壞的可能是另一個嫌犯決定坦白招供,保持緘默的他就要坐5年牢了。如果這個嫌犯決定坦白招供的話,最好的可能是另外一個嫌犯決定保持緘默,最壞的可能是另外一個嫌犯也決定坦白招供,那他就要坐2年牢了。在這兩個可能選擇之中,他比較了兩個最壞的可能,那就是坐5年牢或者坐2年牢,所以,他會選擇坦白招供。另外一個嫌犯作了同樣的分析,也會選擇坦白招供,所以他們都得坐2年牢。這兩個偷竊嫌犯的選擇都是合乎邏輯的決定。當我們面臨不同的選擇時,我們會把每個選擇的最壞結果算出來,然後在最壞的結果中,選擇最輕微的損失,也就是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就是「博奕理論」中,所有最小中的最大maximin,和所有最大中的最小minimax的觀念。

在「博奕理論」裡,他們兩個人的選擇,叫做一個平衡點,因為即使當一個嫌犯知道另一個嫌犯的選擇時,他不會後悔,如果他倒過來改變他的選擇,後果反而更糟。

當然,如果他們同時保持緘默的話,他們都只要坐半年牢,如果把兩個人坐牢的時間總數加起來,在所有的選擇中這是最好的結果,但兩人沒有串供的機會、在彼此不能互信的情形下,每個嫌犯都不敢做保持緘默的選擇。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跟這個例子一樣的情形。當兩個國家作軍備競賽的時候,他們可以選擇花很多錢擴充軍備,也可以選擇不花錢擴充軍備。如果一個國家花很多錢在軍備上,而另外一個國家不花錢在軍備上,對不花錢在軍備上的國家,後果是不堪想像的。根據上面的分析,兩個國家的決策,都會是花錢在軍備擴充上;雖然如果兩個國家都同意,不花錢在軍備擴充上,是更好的結果。另外一個例子,是兩家香菸公司要決定是否要花很多錢在廣告費上;如果,一家公司花很多錢在廣告費上,另外一家公司捨不得花錢的話,這家公司就會失掉許多的市場。根據上面的分析,這兩家公司都會決定花很多錢在廣告費上,這也是一個平衡點,雖然大家都同意不花錢在廣告費上,反而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我要講的第二個很有名例子,叫做「最後通牒遊戲」(Ultimatum Game)。在這個遊戲裡,我們把十塊錢交給一個人A,他要把這十塊錢的一部分,分給另外一個人B,譬如說,他建議把十塊錢裡的三塊錢分給B,如果B同意接受,B就得到三塊錢,A就得到七塊錢,如果B不同意,那麼我們就把十塊錢收回來,A也得不到什麼,B也得不到什麼。問題是A應該建議把多少錢分給B呢?如果,您是一個很會盤算的人,您會說:「A應該建議給B一分錢,自己留下九塊九毛九。」因為,假如B是一個很理性的人,B應該會同意,因為如果他同意了,他可以得到一分錢,如果他不同意,他連一分錢也得不到,真的是不要白不要。但是,如果您懂得一點心理學的話,您會說這個建議行不通,因為B可能覺得「為什麼A可以佔這麼大的比例?十塊錢,只給我一分錢呢?這明明是一個侮辱,乾脆大家都不要好了。」

在現實生活裡,有許多「最後通牒遊戲」的例子。A是一個售貨員,每賣一台機器,他可以賺100塊錢的佣金,B要來買一台機器,他要A給他一個回扣,回扣的數目,是一口價,沒有討論的空間和機會,如果A說回扣是30塊錢,B接受了,B就拿到30塊錢,A就賺到70塊錢。如果B拒絕了,生意就做不成,A 也拿不到佣金,B也拿不到回扣,以通常做生意的心態,A敢給B 30塊錢的回扣?A可能給B 50塊錢的回扣?80塊錢的回扣嗎?當然這個問題牽涉到許多其他的因素,對A來講,賣掉這台機器對他業績的影響有多大?100塊錢的佣金對他有多重要?跟 B建立良好的關係有沒有好處?這些都是要考量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百貨公司減價的時候,九折就等於是在「最後通牒遊戲」中,百貨公司要把他手上的10塊錢分1塊錢給你,如果你接受了,百貨公司賺9塊錢,你有了1塊錢,如果你不接受,百貨公司也賺不了錢,你也省不了錢。那麼到底該打什麼折扣呢?那又有很多的考量了。夏季大減價的時候,我在百貨公司找到了一套衣服,店員告訴我可以打六折。如果我等一個月,一定會降到五折,但是到了那個時候,我要的尺碼可能就沒有存貨了。最後的結果是我買了那套衣服,您猜我是付六折還是五折的價錢?

讓我再講一個稍為複雜點的「最後通牒遊戲」。有一位老闆給他的一位處長一個選擇,老闆可以給他100塊錢,老闆也可以給他150塊錢,但是他必須拿這150塊錢,和另外一位處長按照「最後通牒遊戲」的規則來分,您認為這位處長應該作怎樣的選擇?

我講了兩個經濟學裡的遊戲,用來闡述解釋經濟學裡的一些觀念和現象。讓我再講一個例子,叫做「公有利益」(Public Good)的遊戲。有四個人,每人手上有10塊錢,他們可以把手上的錢拿出來,一起去投資,投資是準賺不賠的;譬如說,一定可以賺到一倍。投資的結果會連本帶利,平分給這四個人,如果每個人把他的10塊錢都拿出來,一共40塊錢,投資的結果變成80塊錢,平分給這四個人,每個人得到20塊錢;假如每個人只拿出3塊錢,一共12塊錢,投資的結果變成24塊錢,每人平分得到6塊錢,連同原來沒有拿出來的7塊錢,每個人一共得到13塊錢。但是,假如每個人拿出來投資的錢不一定要一樣的,也不可以預先商量達成協議,不過,投資的結果倒是由大家平分的,譬如說有兩個人拿出5塊錢,有兩個人根本不拿,一共有10塊錢去投資,變成20塊錢,給四個人去平分,每人分得5塊錢,前面兩個人拿出5塊錢,連同分得的5塊錢,一共10塊錢,後面兩個人沒拿錢出來,還是分到5塊錢,一共15塊錢。諸位可以算一下,假如一個人拿出來7塊錢,另外三個人每人拿出來1塊錢,第一個人最後一共只有8塊錢,反而賠了本。

在這個遊戲裡,投資是絕對好的事情,因為保證穩賺不賠,所以最理想的策略,是每個人都把所有的財富拿出來投資,雖然這樣做會讓集體的財富,得到最大的增長,但是站在個人的觀點,卻不一定如此。如果一個人拿出來的比較多,他最後的總財富不見得會成長很多,他還可能賠本。如果一個人拿出來比較少,甚至不拿出來,他可以分享別人投資的結果,他還可能賺得比較多。在上面那個例子,如果每個人把手上的10塊錢都拿出來投資,最後每個人得到的是20塊錢,如果三個人把手上的10塊錢都拿出來,另外一個人一分錢都不拿,最後他分到15塊錢,連同原有的10塊錢,他一共有25塊錢了。所以,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每一個人應該怎麼做?會怎麼樣把錢拿出來參與共同的投資?假如是為了共同財富的增加,那是很明顯的,每個人都應該把錢全拿出來;但是假如為了個人的利益,我拿了,別人不拿,我可就吃虧了;我不拿,別人拿,我就賺了。

這個遊戲,代表了什麼經濟學上的現象和觀念呢?它代表大家分別付出不同的代價,目標是為了大家共同而且是公有的利益,而這個共同公有的利益是由大家平均享受的。舉一個例子來說,每個人繳納的稅不同,但是都可以享用公共的公園、風景區、公共設施;有些人捐很多錢給慈善活動,有些人捐一點,有些人不捐,但是慈善活動是為了全體的福利的;有些人捐錢製作好的電視節目和支持好的無線電台,但是這些好的電視和無線電節目是大家都可以免費享受的。有些國家,不買票搭乘公共交通,是不容易被捉到的,那你買不買票呢?如果,每個人都不買票,公共交通系統就維持不下去了。選舉的時候,每個人會問,一張選票會不會影響到選舉的結果,那你去不去投票呢?在作這些決定的時候,個人的利益、共同公有的利益、公德心、責任感都是影響我們決定的因素。

今天我們談了幾個經濟學上的遊戲,當然這些遊戲都是用來闡述、討論、驗證經濟學上許多觀察、理論和模型。

首先,在經濟理論上,有所謂「經濟人」這個觀念,一個經濟人是完全理性,以財富為唯一或者是最重要目標的人(Economic Man; Homo Economicus)。在「囚犯兩難」的例子中,用博奕理論算出,兩個囚犯都應該選擇坦白招供這條路,是完全根據數學模型得來的結果。但是,經濟學家發現,我們不能光是以數字作為財富的指標;坐五年的牢比坐兩年的牢,對某些人是很大的差別,對某些人是比較小的差別。在「最後通牒遊戲」裡,如果在一百塊裡,你給他一塊錢,他覺得他才不要這一塊錢;可是在一百萬塊錢裡,你給他一萬塊錢,很多人就不會嗤之以鼻了。所以,經濟學上提出了「Utility」(實用功能)這個觀念,簡單地來說,數字雖然和「實用功能」有關,但不一定成正比。當一萬塊錢對一個人的「實用功能」是不少的時候,他會忍氣吞聲乖乖地接受一萬塊錢,讓另一個人拿走九十九萬塊錢。不過,即使加上「實用功能」這個觀念,還是不能完全解釋所有的經濟行為;在「最後通牒遊戲」裡,如果在一百萬塊錢裡,你給他一萬塊錢,即使對他而言,一萬塊錢的「實用功能」不算低,但他會覺得你在欺負他、羞辱他,同時也會有妒忌的反應,「為什麼我要幫你的忙,讓你賺得九十九萬塊錢呢?」

在「共同公有利益」的例子裡,是自私和公益的平衡;是為自己和為他人的平衡;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我不地獄誰入地獄,是最崇高的境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要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用仁慈換取仁慈,用合作換取合作,是經濟學加上社會學,常常觀察到的現象,也是我們每個平常人可以努力達到的目標。至於懷疑、猜忌、欺詐、瞞騙,也許可以得到短期個人的利益,但是到了後頭,對個人、對社會總體的損失,都可能是非常龐大的。

數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加起來,會讓我們對經濟和社會行為有更多的了解。

Source : 我愛談天你愛笑

Wednesday, March 25, 2009

馮方回:“化整為零”把快樂帶到工作中

“快樂工作”不僅是一種了理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第一眼見到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資訊總監馮方回時,他臉上就掛著笑容。在聊起工作和生活時,他的喜悅更是流於言表“我把部分工作都化整為零了,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快樂。”一下是本期《CIO百家講壇》的部分精彩觀點:

我的看法就是人生就是游戲,人生一定要快樂生活,而且你要處理好工作和學習的關係,工作和提高的關係。另外,作為一個IT工作者和一個人口工作者,還要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提高,因為IT行業的變化非常之快。如果你一旦放松了學習,那麼就會跟不上“步伐”,所以要不斷學習,要活到老,學到老。但是也要輕輕鬆松生活,輕輕鬆松工作。

對於如何分配工作與生活的時間?如何保持快樂的心態?馮方回提出了自己總結出的四點看法。

第一,工作、生活我在不斷的協調。另外,生活,工作如果兩方面都要照顧到,這個難度很大,我的秘訣是把一些工作“化整為零”。比如說生活中有空閒的時候,可以投入工作,所以這樣的話,我可以把工作和生活的方面協調得比較好一點。不要把生活時間和工作時間“機械化”,8小時之內必須工作,8小時之外什麼事情都可以不管。這樣,在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和衝突。

第二,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考慮家庭辦公或者移動辦公,其實只要有很好的規劃,就能很好的協調這個關係。家庭和工作並不是一種矛盾,不要把工作看成一種負擔,要把工作看做是一種樂趣。一定要好好快快樂樂生活,快快樂樂工作,你工作好了,你身體好了,這才是好的現象。

第三,嚴於律己,寬於律人。不要苛刻的要求別人,作為CIO要起到一個帶頭和影響帶動他們的工作。雖然你對你的工作要求可能很苛刻,可能非常嚴格,但是你對別人不要苛刻。各人有個人的條件,你不要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對下屬要有一個寬容的態度,這個是一個世界觀的問題,是一個人生觀的問題,你一定要對別人寬容,而且要看到別人的優點。

第四,對自己要不斷找出提高的地方。只有不斷的提高才能不斷的進步,而且會覺得的生活的愉快。

CIO頻道_訪談_比特網

Monday, March 23, 2009

Swimming

Because of good weather, for the 1st time, I had swum for 3 days consecutively.

Nice, so nice! :)
Life is great! Life should be enjoying! ^_^

Sunday, March 22, 2009

The Star Motoring

Think of to get a car?
But not sure what's the market price?

See this, Car Price Guide. ;)

Saturday, March 21, 2009

Smart Pengguna (Consumer)

Spend wisely, 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

Now you can compare the daily price directly from supermarkets & hypermarkets
in Malaysia! :)

Smart Pengguna

雨啊,請你到非洲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必然的。
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你一定要看这一本书。
你才会学着感恩、少些抱怨、多点奉献。

不求回报、无私的付出。:)

博客來書籍館>雨啊,請你到非洲

Thursday, March 19, 2009

工作比較的新標準 - Risk vs Reward

Miula 第一次聽到 Risk vs Reward 這個詞,其實是在多年以前玩一款叫做 Everquest 的線上遊戲時聽到的。該遊戲的設計者的遊戲設計理念,就是冒比較大的險的人,會拿到比較好的報酬。而這個概念,在現實世界中,則是在金融商品上最為明顯。有的金融商品是低風險低報酬,有的則是高風險高報酬,但你絕對看不到低風險高報酬的產品的,而也有一籮筐的高風險低報酬的產品想要坑殺散戶。

某個角度來看,每一份工作,就像是一個金融商品(如股票、基金),買方(求職者)投入一定的資源(時間精力),換來一份金錢上的報酬(薪水股票等)。該份工作帶來的收入,就是該金融商品帶來的固定收益及資本利得。所以,用金融商品的評估方式,來評估比較不同工作的好壞,其實是很適合的。

而一般用來評估金融商品,最主要的兩個評分面向,一個就是該金融商品能夠創造多少未來收入,稱之為 Reward 報酬面向。而另外一個面向,就是所謂的風險面向,稱之為 Risk。一個金融商品,假設它能夠創造比較高的 Reward,那它的價格就會比較高,這部份的例子,可以參考台積電跟聯電的股價差距。而相對地,如果一個金融商品,風險變高的話,它的價格也會隨之滑落,舉例來說,泰國股市在去年軍政府政變後,低迷了好一陣子,就是因為市場風險過高導致的折價。

所以,簡單來說,如果能夠準確分析出一個金融商品的 Risk 跟 Reward,大概就可以分析出該商品的合理價格。而同樣的,這樣的分析方式,也可以應用在工作的比較上。如果我們找出每份工作的風險與報酬, Risk 跟 Reward,是不是就能夠完整的分析出每份工作的好壞?

工作有哪些報酬 ? Reward?

公式: 一份工作所能帶來的 Reward = 這份工作現在能為你帶來的收入 + 這份工作未來可能幫你創造的收入

首先,我們來看看工作所能帶來的 Reward 部份。工作能夠帶來的報酬,最直接明顯的,就是金錢上的報酬。金錢上的報酬,包括了薪水、股票、Bonus 這些可以明顯量化的報酬。當然,工作所能帶來的報酬不僅如此,不同工作之間,還會給工作者帶來不同的人脈,不同的學習與成長,不同的專業技能,不同的履歷紀錄。而這些其他的報酬,又該怎麼被比較呢?

這時候就可以引進金融商品的另一個概念了,那就是 Future Cash Flow 的概念。Future Cash Flow 指的是一個金融商品在未來有可能幫你帶進來的收入,假設台積電每年都可以穩賺 EPS 3 元,則未來十年就可以總共幫你賺進 EPS 30 元。而這些未來的可能收入都會反映在台積電”目前”的股價上。而如果我們把工作可以帶來的人脈、學習、技能、履歷,都當成這份工作可以幫助你未來的下一份工作得到更高收入的加分,套用 Future Cash Flow 的概念就理所當然了。簡單來說,有些工作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會讓你在下一份工作拿到更高的薪水,這些附加價值雖然不會展現在目前這份工作的薪資報酬中,但卻可以算是這份工作帶來的未來報酬。

使用以上的概念,我們可以把所有工作分在四個大類內 - 現在報酬低+未來報酬低 / 現在報酬低+未來報酬高 / 現在報酬高+未來報酬低 / 現在報酬高+未來報酬高。舉例來說,在 7-11 當店員,薪水不高,所以現在報酬低,而且也只能學到一些很基本的技能,認識不了什麼人脈,所以未來報酬也低,就是屬於第一類的工作。而在半導體廠當製程工程師,可能現在還有些分紅配股,現在報酬還算高,但是工作很難在未來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所以會是屬於現在報酬高但是未來報酬低的工作。而到奧美之類的廣告公司工作,一開始的薪水也是低的嚇人,算是現在報酬低,但是因為會認識客戶建立人脈,也會學到不少的專業知識與商場應對進退,對於未來跳槽到更好的工作其實有一定的幫助,所以未來報酬就會變高,這就是屬於現在報酬低,未來報酬高的工作。

那有沒有現在報酬高未來報酬也高的黃金工作呢? 有,天之驕子的投資銀行,頂尖的 IC 研發工程師,都可以算是現在報酬高未來報酬也高的工作。

當然,這種工作也不是人人都找得到做得起的就是了。

然而,只用 Reward 一個標準來評估一份工作,是不夠的。因為不同的工作,所面臨的風險也不同。假設有兩份工作,報酬一模一樣,但第一份工作每年丟掉工作的機率是 1%,第二份工作每年丟掉工作的機率是 10%,請問這兩份工作的價值一樣嗎?

妳會說,當然不一樣。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引進工作評估的第二個元素 - Risk,也就是風險

Risk 有哪些?

一份工作可能的風險,其實是很多的,舉例來說,有的工作,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如高空的鷹架工人或者是圍事的黑道。有的工作,則會有隨時都丟掉工作的危險,如砍人不留情的外商,早上才跟你說哈囉,晚上就叫你去收包裹。還有的工作,會讓你有破產的可能,如職業股市操盤手,很可能前天賺一千萬,今天卻大虧十億慘遭破產。有些工作,則可能會讓你鋃鐺入獄,如跑去當阿貓阿狗公司董事長的人頭,到時候爆出一個案子,很可能就會被抓去關。

為了能夠仔細分類這些風險,MBR 將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分成以下三類 - 人身風險(該工作會不會導致生命上的危險)、穩定風險(該工作被裁員的可能性)、財務與法務風險(該工作是不是可能造成工作人財務破產或面對法律訴訟)。而對於大多數的工作來說,穩定風險佔該工作的風險比重恐怕是最高的,因為除了少數的工作會有人身風險跟財務法務風險外,大多數的工作在這兩個風險項目都是風險極低的。

相對地,穩定風險卻是幾乎所有工作都可能面對的風險,除了少數工作(如公務員)幾乎不可能失業以外,其他的工作,無論賺多少錢,都是有可能會失去工作的。實際上,位居企業頂端的 CEO,恐怕是穩定風險最高的工作。

所以,在了解了工作的 Reward 跟 Risk 後,我們可以開始用 Risk vs Reward 的方式,來評估工作的好壞了。

Risk vs Reward 指標 = R/R Ratio = Reward / Risk,指標越高的工作,代表是越好的工作

為了能夠量化比較工作的好壞,MBR 必須將工作的 Reward 跟 Risk 數值化,這樣才能夠讓不同的工作的 R/R Ratio 能夠清楚的被比較。

首先來對 Reward 進行數值化的作業,既然一份工作的 Reward = 現在該工作帶來的報酬+該工作未來可能帶來的報酬,我們就把現在報酬跟未來報酬都進行等分化的作業。

Reward 級數 = 現在報酬級數 + 未來報酬級數(1~5)

現在報酬級數 = 該工作年總收入(含所有的薪水+獎金+股票分紅) / 100,000 NTD

未來報酬級數 = 1~5

1 = 該工作對於未來帶來的發展性極低,讓你未來五年年總收入成長不會超過 10%

2 = 該工作只能帶來在其工作領域的有限發展,讓你未來五年年總收入有成長 20% 的可能

3 = 該工作能夠帶來一定的人脈與專業累積,讓你有可能在公司內有晉升的機會,讓你未來五年年總收入有成長 50% 的可能

4 = 該工作能帶來一定的人脈,並且也能讓你累積難以被取代的專業能力與經驗,不但在公司內有升遷的機會,就算離開現有公司,也能讓你未來找工作不用擔心找不到,讓你未來五年收入有成長 100% 的可能

5 = 該工作可以帶來很強的人脈,可以累積難以被取代的專業能力,還可以在履歷上鍍金,讓你未來整天 headhunter 電話接不完,一堆好工作任你挑,讓你未來五年收入有成長 200% 以上的可能

所以舉例來說,假設有一份工作年收入 100 萬,而且該工作能帶來的人脈跟技能,可以讓未來報酬級數可以到 3,那該工作的 Reward 級數就是 100/10 + 3 = 13

至於 Risk 級數要怎麼量化呢?

考慮到風險的三大類,人身風險、穩定風險、財務與法務風險彼此之間的發生機會跟影響程度都不同,MBR 將 Risk 級數的計算公式設計如下 -

工作Risk 級數 = 人身風險 (1~2) + 穩定風險 (1~3) + 財務與法務風險 (1~2)

人身風險: 低人身風險(一般工作) = 1 / 高人身風險(危險工作如飛行員、礦工等) = 2

穩定風險: 低穩定風險(工作幾乎不可能喪失 - 老師/公務員) = 1 / 中穩定風險(公司營運穩定並且很少裁員) = 2 / 高穩定風險(公司隨時可能倒/工作隨時可能被處理掉) = 3

財務法務風險: 低財務與法務風險(一般工作)=1 / 高財務與法務風險(有高機率會賠到自己的錢或被告) = 2

舉例來說,以老師這個工作來看,它的 Risk 級數就是 人身風險 1 + 穩定風險 1 + 財務與法務風險 1 = 3,算是風險極低的工作。而台積電的製程工程師,人身風險跟財務法務風險也都是 1,但穩定風險就會提高到中穩定風險,所以 Risk 級數就會是比老師高的 4。

Reward 跟 Risk 級數的規則都出來了,那就讓我們開始比較不同工作的 R/R Ratio 吧!

接下來,為了讓大家都能清楚 R/R Ratio 怎麼計算,MBR 就以幾個不同類型的工作,作為比較的範例

當然,以上的年薪是假設的,實際上竹科工程師因為其公司與職務的差別,年總收入從幾十萬到幾百萬的都有。FMCG PM 產品經理也是一樣,不同公司也有 10~20% 的差距存在。Miula Business Review 在此假設的數字,都是以一個有三五年年資,以產業平均標準來看的年總收入推估(也就是不考慮收入特別高或特別低的公司的特例)。而從這個例子的四個工作來看,投資銀行的工作得到最高的R/R Ratio,FMCG PM 跟竹科工程師則打成平手,老師則敬陪末座。

但是如果有另外一份竹科工程師的工作,年總收入只有 80萬,而該公司又是在財務危機邊緣,讓其穩定風險提高到 3,則該份工作的 R/R Ratio 就只有 2,反而低於老師的 2.33。

所以,在用 R/R Ratio 做比較的時候,MBR 建議是用確切的工作職務來進行比較,而非一個抽象的廣泛的工作範圍。畢竟,從上例來看,光竹科工程師一個統稱,實在是無法涵蓋竹科內不同產業不同公司不同工作的所有狀況,有的工程師工作可能 R/R Ratio 只有 2,但有的可能會到 4 到 5,這樣的差距,其實是很大的。

所以,如果你正苦惱有兩份工作不知道要選哪一個(可能一份薪水高一份展望好), 又或者收到了挖角的 Offer 不知道該不該跳槽,那其實你可以把兩份工作的 R/R Ratio 計算一下,這樣兩份工作的好壞比較就一目暸然了。

又或者你是個竹科工程師,很想轉行去賣雞排或者是考公務員,也可以計算一下 R/R Ratio,看看到底是會越換越好還是越換越差。

當然,R/R Ratio 基本上也不是全能的指標,有些工作的相關因素是被排除在外的,舉例來說興趣,就是一個R/R Ratio 不考慮的指標,但卻在真實生活中相當重要。很多人選擇了 R/R Ratio 較低的工作,因為跟其興趣相符合,工作起來比較快樂。另外一個沒有考慮到的則是工作時間長短,以及工作耗費精神的差異,畢竟,不同工作所需要付出的投入也未必相同,時間的部份還容易處理,直接拿每週工時來計算出 RR Ratio / Hr 可以當成一個參考指標,耗費精神體力的差距恐怕就難以量化了。所以,為了簡化模型, R/R Ratio 在以上這些因素上,都是不予考慮的。

但是即使 R/R Ratio 仍有其限制,作為一個以總報酬/總風險的指標來看,對於評價工作的高下,R/R Ratio 仍然有其足以參考之處。我們可以說,純粹考量每份工作能夠帶來多少的報酬與其承擔的風險是否值得之下,R/R Ratio 是很有效的指標。它可以讓你明確的比較出兩份不同的工作對你來說,到底哪份比較值得。兩個報酬級數相同的工作,自然是選風險較低的,而兩個風險級數相同的工作,自然是選報酬較高的。

而一個人可以選擇的工作,如果 R/R Ratio 的平均比較低,代表其職場競爭力較弱,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目前手頭可選擇的工作平均的 R/R Ratio 比較高,那就代表其職場競爭力較強,有能力取得比較好的工作。

所以,到底當醫生好還是去投資銀行好? 到底是去賣雞排還是寫程式好?到底是當老師還是考中鋼好? 你會算出 R/R Ratio的話,那你應該就有個底了。

Risk vs Reward…想評估工作的好壞,就試試看這個方法吧!

Source : Miula Business Review

Monday, March 16, 2009

强人

最近公司来了两位强人。
个别功力能以主宰桌球与桌上足球。

桌球的那位仁兄,球路行云流水般干净利落;
与他对抗,一个不留神便没有翻身之地,惨遭横扫、输个精光。

桌上足球的那位姑娘,攻势凌厉尽致,防守滴水不漏;
与她对抗,我也不时鼓掌叫绝,真的是太妙了!

强人的特征:
对事物的狂热、努力不懈、专注、自信、不轻易放弃或认输。

工作变得越来越有趣。不!应该是说生活越来越有趣了。
因为工作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每天都得行尸走肉般过着,我宁愿不干了!:)

Thursday, March 05, 2009

Not Just For CEOs

~ Sure-Fire Success Secrets For the Leader in Each of Us ~

The Basic Principles
- Focus on the situation, issue, or behavior, not the person.
- Maintain the self-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 of others.
- Maintain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s.
- Take initiative to make things better.
- Lead by example.

-- Zenger Miller

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