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5, 2009

数字人生

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万位数... ...

当你一而再地达到你梦寐以求的数字,数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永无止境地追求只会让人更累。

唯有心灵上的富足,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Thursday, May 21, 2009

管理与领导有何不同

领导和管理缺一不可。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却无疑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任何将二者分开的做法都可能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不过,关于领导和管理之间区别的描述已有很多。管理者的工作是计划、组织和协调。领导者的工作则是激励人心、鼓舞干劲。华伦•班尼斯(Warren Bennis)在1989年出版的《领导者该做什么》(On Becoming a Leader)一书中列出了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不同。

-管理者从事管理,领导者进行创新。

-管理者是“拷贝”,领导者是“原版”。

-管理者着重维护,领导者着重发展。

-管理者关注系统和结构,领导者关注人。

-管理者依靠控制,领导者激发信任。

-管理者看眼前,领导者看长远。

-管理者问的是“怎样”、“何时”,领导者问的是“什么”、“为何”。

-管理者关注利润,领导者纵观全局。

-管理者模仿,领导者创造。

-管理者接受现状,领导者挑战现状。

-管理者是标准的好兵,领导者自有主见。

-管理者把事情做好,领导者则做正确的事。

或许曾有一度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工作可以被分开。工业时代,工厂中的工长或许不需要太多地考虑自己在生产什么或是考虑工人的情况。工长的工作就是听从命令、组织生产、让合适的人去完成必要的工作、协调结果、确保工作如指令的一样完成。他关注的是效率。

不过在新经济时代,价值越来越多地来自人们的知识,工人们不再是机器上一模一样的齿轮,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和领导不能简单地分开。人们看着他们的管理者,不光是等他交待工作,还等他给他们定一个目标。管理者们必须组织工人,不光是将效率最大化,还要培养技能、发展人才、产生结果。

已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又译杜拉克)是最先认识到这种变化的人之一,他还发现了很多其他管理真理。他确定了“知识工人”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管理方式上的深刻变化。

德鲁克写道,随着知识工人的崛起,一个人并不是“管理”其他人,他的任务是领导其他人,目的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特有的优点和知识。

(上文节选自即将由Harper Business出版的The Wall Street Journal Guide to Management,作者是Alan Murray。)

Wednesday, May 20, 2009

学习秘技/打败惰性3方法,从「平凡」变「超凡」

逆境商数AQ,指的是人面对困局时的反应,就像IQ一样有高有低,面对困局时,有人从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有些人则是试著改变自己,重新出发;本专题中介绍的吴美君、谢美庆、贾伯斯、布兰森等4位,正是以高AQ突破逆境的最好例子,他们都是在经历一连串的打击,几近绝望之时,走出泥沼展开新生活;而他们所展现的逆境商数,相当值得借镜与学习。

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数》(Outliers;时报出版)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持续不断地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人的基本能力其实没有多大差异,想和别人拉开差距,唯一的方法就是孜孜不倦地学习。《每天只要30分钟》作者古市幸雄针对「学习成果」,提出了如下方程序:

成果=教材或服务的质量×集中力×时间2+过去的累积

「时间的平方」(时间2)是影响学习最大的因素,只要能输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增加学习量,就能拉开与别人的差距,因此若能养成每日学习的习惯,即使一天只有30分钟,在「时间复利」的效应下,也终能将胜过他人,迈向卓越。

不过,养成学习的「持续力」却是难事,往往一开始发愤图强、着手展开崭新的学习计画,没几天就觉得厌烦懒散,于是不了了之,始终停留在「下决心要改变」的3分钟热度循环。想打败学习惰性,古式幸雄提出了3个方法:

1.预先备妥隔天学习计画与内容:前一晚先预做准备,例如将隔天打算阅读的书先放在桌上,或是将阅读大纲写在纸上;即使只是一个简单概念,也称得上是预备。这个动作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培养「准备的习惯」,如此就能驱动自己「开始」。

2.慢慢改变习惯:不要妄想从今起每天提早2小时起床学习,改变太激烈就容易疲乏,放弃之心便油然而生。最好是从30分钟开始,并维持数个月之后,再慢慢延长到60分钟,甚至90分钟。一切以「循序渐进」为重,毕竟习惯的培养有赖时间,而非追求速成。

3.找出能带动自己的强烈动机:持续不辍的关键在于「动机」,要养成持续力,就得找出强烈的动机。然而,人是对「自己」宽容的动物,尤其当学习的利弊都是由「自己」承担时,每天努力的动力很容易被惰性打败。

因此,想打破这种这困境,就不能只仰赖一己之力,而需要「重要人士的带动」。例如,当别人一起参与时,就能发挥鼓励与监督的力量,让自己在荣誉感与羞耻心的驱动之下,逼迫自己咬紧牙关度过怠惰期。

古市幸雄表示,「开始」总是最难的,能突破开始学习时的初期倦怠,就等于推开「持续」的大门。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一件事只要能持续21天,就会养成习惯。」

(取材自《每天早上只要30分钟》,大田出版。)

危机时刻怎么当领导

以下内容节选自比尔•乔治(Bill George)的博客,他着有《真北:125位全球顶尖领袖的领导力告白》(True North: Discover Your Authentic Leadership)一书,曾任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首席执行长。

负有带领公司走出危机之责的领导人应当记取的七大教训:

教训1:领导人必须面对现实。现实从负责的人开始。领导人需要审视自身,认识自己在引起问题方面扮演了何种角色。然后他们应当集合自己的团队,就问题的根源达成一致意见。普遍认清现实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步骤。试图找出应对危机表象的短期解决方案只会让公司最终又回到同样的困境。

要了解危机的真正原因,领导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愿意说出全部的事实。如果领导人不承认存在问题,就无法解决问题。

教训2:不管情况多糟糕,它们都会变得更糟。面对坏消息,许多领导人无法相信事态真的这么严重。结果,他们会试图说服传达坏消息的人,说情况其实没那么坏,只要迅速采取行动就能让问题消失。

这会导致领导人解决问题时力度不够。结果,他们最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没有一个得力到可以纠正不断恶化的形势。如果领导人能够预先考虑最坏的情况并抢先解决,情形会好得多。如果他们从最糟糕的情况出发对成本结构进行调整,一旦经济好转,公司就会处于良好的状况,也能够利用摆在面前的机会。

教训3:积累大量资金,越多越好。在世道好的时候,领导人更多地担心每股收益和收入的增长,而不怎么担心资产负债表的状况。但危机之时,现金决定一切。别去想什么每股收益和所有那些股市指标。关键问题是:你的公司是否有充足的资金以度过最严峻的形势?

教训4:不要什么都一个人承担。危机之时,许多领导人都像大力神一般,独力承担整个世界的重负。他们与外界隔绝,觉得自己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领导人必须得到手下人的协助才能想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这就意味着要让人们有信心,向他们寻求帮助和建议,并取得他们对实施棘手矫正行动的承诺。

教训5:在要求其他人牺牲之前,自己先作出表率。如果需要做出牺牲(肯定会有这种情况的),领导人应当首先站出来做出最大的牺牲。每个人都在看领导人会怎么做。他们会不会身体力行自己所说的价值观?他们是会屈从于外部压力,还是直面危机?他们会受到短期回报的诱惑,还是会做出暂时的牺牲以修正长期局面?

教训6:永远不要浪费危机的大好机会。在世道好的时候,人们不愿意进行重大变革,或是试图通过小打小闹的调整勉强对付过去。危机给领导人提供了平台,可以做到一些本来就必须做的事,并给人一种紧迫感,从而加速实施。

教训7:在市场上积极进取。听上去也许有点不合常理,但危机是让形势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最好机会,可以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夺取市场份额。许多人认为需要捱过危机才能令业务回到跟平常一样的状态。但“跟平常一样的状态”永远不会回来,因为市场的改变无可挽回。不要只是坐等变化发生后被动地应对,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些变化,令市场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呢?

Source

Tuesday, May 19, 2009

老板每天做些什么?

管理者要做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个好答案来自已故的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又译杜拉克),在管理学的百年历史上,他的光芒盖过了所有人。

德鲁克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一名知识分子,曾作过记者,研究过经济学。后来他在研究中顿悟出: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商品的运行,而我则对人的行为感兴趣。这实际上引导他创建了现代管理学。

德鲁克将管理者的工作分成了五项基本任务。他写道,管理者应该:

1) 确定目标: 管理者为团队制定目标,决定需要做哪些工作来实现目标。

2) 组织协调: 管理者将工作分成可管理的各个活动,并选择人员来完成所需的任务。

3) 激励与沟通: 管理者通过薪酬、安排和提升等决策手段,通过他与团队的沟通交流,从手下人中创建出一个团队。德鲁克还将这点称为是管理者的“整合”功能。

4) 进行衡量: 管理者确定适当的目标和标准,然后分析、评估和诠释业绩。

5) 发展人员: 随着知识工作者的增加,这个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知识经济中,人才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而开发这一资产则是管理者的职责。

尽管其他管理专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词语,专注于这些职责的不同方面,但德鲁克对管理者工作的基本描述依然行之有效。

Source

Sunday, May 17, 2009

動筆寫下5件感謝的事,讓你快樂大增

舊金山加州大學精神科副教授 楊錦波


數項研究報告指出心懷感激的人較為滿足與快樂,也具有較佳的身體健康。加州大學大衛分校,葉門 (Emmons)博士要求一組參予者每週記載五件令他們感激的事件。另一組則記錄令他們厭惡的事情。在十週後,前一組人覺得自己較為樂觀慷慨;較少負面情緒及身體症狀;並且花較多的時間運動。這些研究映證了「知足常樂」的格言。

想要培養感激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著手:


第一要體驗失去。

現代家庭大都設備齊全,舉凡自來水電,家電用具,冷暖空調,衛浴設備,樣樣具備。此外,現代人外出都有交通工具代步,飲食衣著不虞匱乏,閒暇娛樂樣樣不缺,生活品質遠比古代帝王還要舒適。然而一般人都把這些便利視為理所當然,鮮少心懷感激。

有一次颱風過境,林先生家裡斷電停水,生活蒙受極大不便,家人在黑暗寒冷中度過長夜。這次失去的經驗,讓他體驗到擁有的可貴。

我們不用等到失去,才來珍惜。我們可以想像自己失去一切所有,體驗一下原始生活。我們可以到醫院探訪不幸的病人,想像自己罹患重病,體驗一下失去健康的痛苦。我們赤裸裸的來到人間,又赤裸裸的離去,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生命的恩賜。


第二要飲水思源。

我記得在孩童時代,曾經讀過萬人鞋的故事。每一雙鞋的背後,都隱含著無數人的辛勞。牛隻的養成,需要經由工人興建牛舍,農夫辛勤餵養,獸醫照護疾病。要製造皮鞋必先興建屠宰場,皮革加工廠,以及皮鞋製造廠。參與的員工囊括建築工人,原料工人,廠房雇員,設計工程師,皮鞋工匠,包裝運輸人員。如果把鞋帶製造廠,鞋底塑膠廠,卡車製造廠,石油鑽探提煉廠,以及海路運送等程序全都計算在內,所參與的人員真不下萬人。

如果我們能夠飲水思源,洞察細微,我們就可以體會愛因斯坦的感言:「 我生命中的一切,全都來自社會大眾的勞苦貢獻。我立願要盡己所能來回報人群。」


第三要逆來順受。

任何事務都正反並存,有得必有失。感激並非刻意的忽略生命的負面,而是自由選擇正面,稱半杯水為半滿,把失落視為學習成長的良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回顧一生,我們往往會發現,很多生命的危機,後來卻成了轉機。生命本身就是一大禮物,我們不必患得患失,不要排斥失落。我們感激生命,逆來順受,照單全收。

快樂滿足並不只是來自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感激和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我們不要把生活視為理所當然,只要深入覺察,日常小事諸如有飯吃,有水用,有衣穿,有屋住,樣樣都足以令人深懷感激。換個角度看,失落也美麗。如果我們病痛纏身,那是因為我們仍舊活著。如果我們收到罰單,那是因為我們還有車開。

Friday, May 15, 2009

如此工作才精彩

上班没劲?常常听到许多人发出同样的感慨。第一天上班,兴奋异常;然而今天去上班,却痛苦不已。日子久了,工作似乎变成了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再也和开心、精彩沾不上边。

然而工作是你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若是上班没了劲,生活也往往就缺乏活力。怎么做,才能找回工作上的精彩心情?


一:找到工作意义
我认识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他教数学30年了,如果挤进他的教室,你会看到白发苍苍的他兴高采烈地跟孩子们打招呼:“嗨,我是你们的数学精灵,今天要教大家1+1的神奇!”他手舞足蹈,开心极了。30年如一日,每年讲的话其实都一样,教的内容也相同,却仍然开心无比。问他其中的秘密,他说:“很简单,对我来说这可能是第n次,可是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用客户的角度,来解读自己的工作。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第n次,仍然可以像第一次一样让人兴奋。

太棒了!工作要精彩,必须先找到激情。而激情是源自于对工作意义的肯定。所以想要精彩,别忘了想想自己的工作能对别人产生的重大意义,找回激情,就再也不是难事。


二:舒压,让工作更精彩
许多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却因为压力过大,不知不觉让工作心情变了形。在这个时候,聪明的人会调整自己的受压心情,让工作节奏有快有慢,才能创造精彩的工作绩效。

你也许会说,“工作都忙不过来了,哪来时间去舒压?”恢复和放松其实不需要太多时间。给你几个好建议:即使工作繁重,你我仍可以掌握中间一些细碎的时间帮助自己舒压。比如说,埋首写企划案,站起来去茶水间倒杯茶的路上,就可以做个“走路禅”。很简单,放慢速度,专心地去感受自己走路的当下,很专注地去走路,你就是在做禅了。

掌握这个原则,在办公室走路就可以做“走路禅”,中午吃饭可以做“吃饭禅”,另外随时花上五分钟做深呼吸,放松的练习,都能帮助你丢掉工作上的情绪垃圾,有能力再度热情澎湃。


三:把工作当演出
我在美国念博士班时,系上有一位年轻的帅哥教授,他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每一个学生都很期盼在教室看到他的身影。他教的应该是个有趣科目?完全不是,他教统计学。

有一次在课前和帅哥教授聊天,上课钟一响,他跳起来收拾东西,然后笑着说:“Time to Rock'n Roll!”
哈哈,太有意思了,他把每一次的教书当成一次摇滚乐团的演出。其实想想有道理,我们常去欣赏艺人在舞台上的精彩演出,他们的状况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们明了,站在舞台,有众人目光关注,因而全力以赴。而如果在工作上保持同样的心态,工作其实也是个舞台,当然应该尽全力演出。用如是的心情,工作当然容易变得精彩。


四:用创意挥洒精彩
在工作上有能力,能让人称职。但如果缺少了创意,就不容易精彩。

有一个朋友在法律事务所做秘书多年,他的老板换了三四家事务所,却怎么样也不愿意换他这个秘书。原因是工作多年的他,仍然不忘发挥他的工作创意。例如,他总是在动脑筋想出更好的档案管理方式,打报告时也总是精益求精,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他的老板在演讲时,常常举自己的秘书为例,说:有了这个秘书的精彩演出,让他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也急剧上升。

创意可以挥洒出精彩。多想想如何成为一个创意十足的工作者,精彩也会随之而来。


五:把刁难当成挑战
曾经去过一家银行,我发现这家银行新进员工流动率很高。一问,原来是领导的要求特别高,而且说话特不留情面,许多新人进来不多久就愤愤离去。但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留了下来,而且第二年就当选为公司优秀员工。仔细研究,发现他的哲学是,把老板的刁难当成自己进步的挑战。他说,“人家都只看到老板给的要求不合理的地方,而我把注意力放在可能因此受益之处。所以有越难满足的老板,就有越大进步的可能性。”

哈哈!这真是个聪明的情商高手!因为心理学研究发现,挑战和新奇是让人觉得精彩的重要元素。所以如果把刁难当成挑战,不但不会让自己愤怒沮丧,反而会让自己的精彩工作增添新鲜活力。


六:大事小事,都是精彩契机
那些真正乐在工作,而且觉得自己工作精彩的人,不会放弃工作中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

叫我去送份公文?没问题,这下我就有机会去认识别的部门的同事了。要我去复印一份档案?好机会,这下我可以学习这个公文怎么写才是。这么一想就发觉,工作上任何事情都是学习的契机。而精彩的感受是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学会了,有成就感,觉得兴奋开心,当然精彩。

世界上其实没有原本精彩的工作,只有精彩的工作者。掌握了以上的原则,你的工作就肯定精彩无比!

Sunday, May 03, 2009

相见恨晚 -- 彭佳慧

词:娃娃
曲:陈国华

你有一张好陌生的脸
到今天才看见
有点心酸在我们之间
如此短暂的情缘
看着天空不让泪流下
不说一句埋怨
只是心中的感概万千
当作前世来生相欠
你说是我们相见恨晚
我说为爱你不够勇敢
我不奢求永远
永远太遥远
却陷在爱的深渊
你说是我们相见恨晚
我说为爱你不够勇敢
在爱与不爱间
来回千万遍
哪怕已伤痕累累我也不管

Saturday, May 02, 2009

化整爲零,逐一擊破。

生活有點忙碌,但就是不想動手去做,自甘堕落。
萬事起頭難,唯有化整爲零,逐一擊破來得較易。

生命有限,可以做的事情卻是無限,
所以要專注于自己該做的,而不是別人想要你做的。:)

是時候為自己想一想,別一味讓他人行頭,自己殿后。
活在別人的期待中是件辛苦的事,做自己較好也較自在。
只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爲何不可??

對別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嗎?
原來我有自虐的傾向...

放水,就是不尊敬你的對手。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下鄉時,團隊的口號,好懷念!)
打殘你,問你怕沒?
到時可別向我求饒。 =P